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苏宁赋能、层层破局:家乐福到家销售同比增长127%

2021-03-04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今晚回家吃饭。”和老公发完信息,赵敏点开家乐福小程序,下单买菜后,收拾东西下班。半个多小时候,她将和家乐福外卖小哥在小区门口相遇,拿到菜上楼做饭。

这是2000万苏宁家乐福小程序用户的一个缩影。

从2020年2月10日上线至今,家乐福小程序推动到家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27%,整体订单的及时履约率提升到了98.5%。

亮眼数据背后,家乐福改变了什么,凭什么留住了这2000万用户?

2000万!用户数持续增长

去年初,突然而至的疫情如同一场大考,众多零售企业纷纷强化供应链、终端配送能力,强化“到家力”。

2月5日家乐福“1小时达”接入苏宁易购APP,门店3公里用户下单可享1小时极速送达;2月10日家乐福小程序全新上线,仅一周时间获取用户超50万……作为核心自营渠道,家乐福小程序自上线以来,更是以每个月几乎一次的迭代节奏,增加众多新功能:关乎民生的“菜篮子”频道于8月上线;11月增加预售功能;12月份增加到店页频道,形成线上线下的流量闭环;今年春节期间配送范围从“3公里1小时达”扩容到“5公里1.5小时达”,目前已在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的多家门店完成服务升级。

家乐福重磅加码到家业务的举措,在极大的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打破了门店坪效增长瓶颈,带来全店销售和新用户的双增长。过去一年,小程序累计注册用户实现了从零到2000万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到家销售同比增长127%,在818、双11、年货节等重点大促期间销售更是实现三倍以上增长,圈粉无数。这样的成绩,纵观同行到家业务的发展历程,实属瞩目。

2月24日至26日家乐福推出的小程序上线1周年庆典恰逢元宵佳节,可以预见的是,其针对新老用户派出的30元、40元红包以及抽奖活动等又将带来用户和销售的双增长。

“眼睁睁看着‘琳琅满目’起来!”

在强敌环伺的新零售行业,家乐福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取决于它“好”“省”的品牌战略,以及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方法论。

小程序上线之初,摆在电商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是:门店商圈范围内的人群结构能否有效支撑到家业务?“回归零售本质,必须聚焦商品结构设计来破局。”苏宁家乐福电商中心总经理孙琰介绍,围绕家乐福3-5公里范围内不同的用户群体,团队对商品进行品类分层,优化品类结构、淘汰低效商品,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商品缺货率,通过库存预警系统更有效的帮助门店了解库存情况等等。同时,主打Z时代用户高粘性商品建设,全国在架SKU4.8万,精准引入新品及网红商品等缺失商品,主打品类生鲜、个护、乳饮、家清、酒类。

在商品端,创新商品模式,2021年,在深耕既有O2O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B2C模式、一件代发模式。O2O商品和门店现有商品一盘货,重点提升品类包括鲜活水产、鲜花、季节性水果、自制熟食、烘焙、酒水、饮料、进口食品等。B2B模式将重点瞄准大规格囤货商品、有囤货心智的商品,为家乐福会员店做基础,补充O2O品类商品。一件代发模式则着力于特色小众商品。

快!再快!

“后疫情时代,‘到家经济’将持续凸显,成为社区消费方式的主流。”孙琰表示,聚焦零售主航道、主战场,2021年,家乐福到家业务将创新探索商品模式、优化履约能力。

履约能力是到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家乐福如何优化配送环节,提升消费者履约体验?家乐福负责人介绍,家乐福打造了一套更加适合到家业务发展的履约系统链路,在现有自营供应链基础上结合电商平台供应链补强。值得一提的是,于去年12月上线的智能补货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撑,有效提升了快拣仓的补货效能。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消费数据显示,通过系统及门店操作的优化,门店的履约能力大幅提升,20分钟出货及时率稳定在99%以上,单均拣货时长从13.9分钟降低到8.19分钟,整体订单的及时履约率提升到98.5%。

据悉,家乐福持续推进“5公里1.5小时达”扩容、半日达、次日达等服务的覆盖范围,并计划通过分区拣选、操作优化,进一步提高门店的履约时效及可承接单量,以期为更多的顾客服务。

此外,通过精细化管理、深耕社区、提高人货场匹配效率、盘活新老用户等方式不断提升家乐福的“到家力”。

可以预见,家乐福中国未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升级,将得益于苏宁已经构筑的物流网络、科技研发及应用能力等零售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互联网转型的成功代表,苏宁从线下起家到双线运营全渠道全品类发展经验,也将为家乐福的智慧零售转型探索提供更加宝贵的经验。

水面下的冰山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