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中国建筑: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1-03-31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项目装上“智慧脑”

戴上AI眼镜,立马拥有360度全景视野,足不出户就可全面查看作业面施工进展情况……在北京小米智慧产业园区,项目搭建智慧工地5G专属网络,通过搭载50倍光学可变焦摄像头,实现多路超高清视频毫秒级回传。配合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AI平台,实现多层级协同监管。

传统塔吊操作,至少需要两名工人,一人在操作室驾驶,一人在地面通过对讲机联系、指挥。而在武汉长江文创产业园,项目为塔吊长臂、吊钩装上了“智慧大脑”,塔吊司机只需在地面操作间轻松操控,就能使一批批钢筋、构件精准起落。

如今,智能化信息系统已经贯穿中国建筑各项目施工的角角落落。在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项目运用基坑自动化监测平台和基坑自动监测机器人,对大量位移点位进行24小时同步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智慧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双重保险”。

北京安贞东方医院项目引入快速体检智慧系统,通过机器视觉+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中西医大数据,仅需15 秒,快速完成70余项健康指标检测,形成个人身体检测档案,保障进场工友安全。

广州足球场项目则将北斗导航系统与工程监测结合,监测范围10平方公里,水平监测精度1毫米、垂直监测精度2毫米,实现了大跨度钢结构三维变形高精度远程自检,保障工程质量。

同时,中国建筑还研发轻量化平台物资验收系统、自动称重计量系统,形成编制计划、下发订单、配货运送、验收入库、自动生成对账单全过程闭环,全过程线上协同,无纸化操作,打通项目物资管理最后一公里。

目前,中国建筑在1000多个示范项目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实现了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

工厂配备“智慧芯”

随着装配式建筑受到行业青睐,中国建筑将信息化技术和工厂化生产融为一体,把数字化发展理念嵌入国内数十个智能化装配式生产基地,以标准化生产确保构件品质、提升制造效率,以定制化设计满足个性需求、拓宽行业边界。

走进中国建筑旗下中建科工广东钢结构生产制造基地,偌大的生产线上任务繁重,工人却寥寥。

据介绍,该条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整合了智能下料、部件加工、自动铣磨、卧式组焊矫、锯钻锁、机器人装焊及抛丸喷涂等7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工序中80%智能装备的联动应用,提升了智能制造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无人”切割下料、全熔透免清根机器人焊接。在这里,每台机器都有独有的“智慧芯”,让工序衔接更加高效、智能、互通,推进了建筑钢结构制造自动化进程。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特点,中国建筑还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融合设计、采购、生产、施工、运维的全过程。机器人系统生成订单、数控加工设备、构件3D打印、数字质量检测、自动化立体仓库、AGV配送路径规划、配送与物流跟踪、构件全生命周期二维码追溯,将工厂的业务流程及生产数据信息化,实现全方位、交互式信息管理。

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中国建筑积极改造和优化生产设备,推进先进的生产控制系统,提升工厂数字化处理能力,推动建筑产业由“建造”向“智造”升级。

产业织密“智慧网”

2月1日,中建新疆建工云南区域项目钢筋联采开始开标。开标、评标、二轮报价、定标……40分钟后,价值6亿元的盘圆、盘螺、螺纹钢采购完成,全员视频监督,全程线上操作,系统自动评标。

“网上投标、开标,我们跑腿的次数大大减少,路越来越更宽了。”此次中标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互联网+”物资采购新模式,是中国建筑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产业链共赢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中国建筑采用BIM、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构筑产业共赢新平台,大力拓展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智能劳务管理等新业务,在“建筑产业互联网”方面抢先布局,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据中国建筑相关负责人介绍,集采平台上线至今,汇集62万余家中小企业,累计招投标65.7万次,交易总额4.2万亿元,单单有审批,笔笔有痕迹,次次可追溯,有力促进全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了发展新路。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