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彰显电网企业战略支撑作用

2021-04-02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为全局作贡献,全面融入、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深刻认识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作用。能源活动是当前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能源行业排放总量的近一半,电力行业减排进程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进程。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通过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连接电力行业上下游的纽带和平台,南方电网公司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力服务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及港澳地区及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南方电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敢为人先、蹄疾步稳。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装机、电量占比连续五年超过50%,远超国内平均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清洁能源消纳水平领跑全国,水能利用率超过99.5%,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均达99.7%,基本实现全额消纳。深入推进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建成“八条交流、十一条直流”的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规模超5800万千瓦,年送电量超2300亿千瓦时,累计送电量突破2.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二氧化硫1200万吨。持续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十三五”累计实现替代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2020年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2%。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投产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输配电价改革、率先以股份制模式组建电力交易机构,建立全国第一个电力现货市场,市场化电量占比全国领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方五省区2020年单位GDP电力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51%,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南方电网公司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尽早达峰,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省区率先达峰。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转型。推动新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发展,设立海上风电服务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海上风电发展,统筹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水电绿色开发和沿海核电安全稳妥发展。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中心调峰气电规划建设,推动火电灵活性改造,加快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应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到2030年,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5%,发电量占比提升至61%。

  二是全面服务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推动能源利用效能提升。加快推动“新电气化”进程,到2030年,助力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32%提升至38%以上。积极拓展节能服务,统筹用户电、热、冷、气等用能需求,实现多种能源互补运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配合政府建立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激励各类市场主体挖掘调峰资源,探索灵活多样的市场化需求响应交易模式,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率和效益,到2030年削减尖峰负荷约1500万千瓦。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电网,提升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能源资源,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稳妥推进跨境互联,积极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打造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争取2030年前新增受入电力2000万千瓦,新增区外送电100%为清洁能源。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南方电网主网架,打造世界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电网,推进城市电网升级,全面建设现代农村电网,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调控,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最大程度消纳可再生能源。开展以绿电为核心的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实施绿色电网建设,推动电网设施与环境融合发展,实现线损管理精益化,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