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成效明显专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

2021-08-30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许维娜)电力现货市场是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面向市场交易的关键步骤。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现货市场被视为中长期交易与实时运行的重要衔接环节,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话题。

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8个地区开展电力现货试点。

自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多地在探索中不断实践。记者了解到,2020年,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入了高潮期,8个试点地区全部开展整月结算试运行,电力现货市场进入了“真金白银”的财务结算阶段,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那么,当前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王永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进程也进入到深水区,在适应性与有效性上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如市场范围不断扩展、交易主体数量激增与类型多元化,以及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现货价格降低和电力系统形态变化等。

“总的来看,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在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提高市场主体自主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王永利认为,现货市场能够还原电力的商品特征和属性,真正起到价格发现和完善资源配置的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减少用户用电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现货市场中,发电企业的中长期电量可由价格更低的机组代替发电。进而达到低成本机组完成高发电量,高成本机组完成低发电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用户用电成本降低。

二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和双碳目标实现。在现货市场环境下,各发电主体首先进行市场主体报价,这一市场竞争过程将推动能源供给侧的优胜劣汰,具有低边际成本、清洁优势的机组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可以推进清洁能源消费和吸纳,减少能源供应碳排放。

三是推进市场价格发现,充足发挥市场作用。在电力现货市场中,电力具有了时序价格和位置信号。另外,在中长期电力交易中可以以现货市场为基础来准确发现价格,使得电力具备商品属性,进而在电力资源配置中促进市场对其产生决定性作用。

四是提高市场主体灵活性和自主性。在电力市场中,所有相关方都可以更多地参与调度计划,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还可以以价格信号的方式优化以及调节机组的运行模式,提升运行效率,更好地进行成本的控制。

“当前,各试点现货市场已经陆续完成了几轮结算试运营,其建设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王永利认为,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未来推进中仍需要在市场运营技术、定价机制、电力金融市场等方面不断完善。同时,售电公司也需要在风险对冲机制、预测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现货市场建设做好衔接。

对此,针对下一阶段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王永利提出七方面建议:

一是加速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拓展市场交易资源范围。发电侧无论是煤电还是气电,都有成本压力,不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更具优势。因此,加速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完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现货市场交易体系,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充分参与现货市场交易,不仅有利于消纳资源,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更有利于减少火电的市场交易,降低售电公司的购电成本,提高利润。

二是完善电力现货市场管理体系,提高协同运营水平。以广东为例,其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3年,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电力现货市场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应公正、公平、科学地披露交易规则、交易公告、容量补偿、相关市场成交信息等,保证各市场主体在交易上的规范性,形成政府、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售电公司和其他实体有效互动、相互协调的格局,以协同运营促进电力现货市场良性发展。

三是引入市场价格机制,提高交易水平。电力现货市场的基础是健全的定价机制。在电力现货市场中,输配电价是固定的。再以广东为例,其电力现货市场的定价机制、竞价优化、出清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交易计划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偏差切入,在价格上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与现货市场衔接的用电侧电价调整机制,而非单一的输配电价方式,从而逐步解决用户侧价格双轨制问题,在以现货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供需双边互动实现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零售市场、储能、需求侧响应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