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农业银行加速零售数字化转型迎接“宅经济”时代

2020-04-03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宅经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阶段性巨大冲击,但也让生鲜配送、线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型“宅经济”增长迅速,带动了各行各业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高潮,推动金融业务特别是零售金融业务朝着零接触服务、全线上运作、智能化经营的方向加速前进。

近年来,农业银行全面推进零售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在产品创新、营销服务、渠道经营等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防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加速和深化转型,全面迎接“宅经济”时代的到来。

农行数字化转型“在路上”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客户需求行为的变化,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竞争发展的关键点。2019年,农业银行全面启动零售数字化转型,按照“互联网化、数据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思路,以科技和数据为依托,通过打造一批系统平台,带动一系列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发展。

智慧协同,建设线上服务主阵地。农业银行将掌银作为全行战略性工程,全力推进掌银建设和经营,同时以掌银为核心,协同线上线下多个渠道,为用户和客户提供丰富的全渠道服务。目前农业银行线上业务涵盖了全部个人金融产品,引入了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强化数据驱动,推出了资产总览、账单分析、贷款推荐等智能服务;在扶贫电商、普惠融资、渠道协同等方面独具特色。

2019年,农业银行为8.37亿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现有借记卡10.59亿张、信用卡1.20亿张,其中掌银客户达3.10亿人,其中掌银注册客户达3.10亿,累计交易笔数174.12亿笔,累计交易金额61.8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28.6%,26.2%。微信银行用户1.3亿,活跃用户2300万,交易量近10亿笔。在线客服日均进线量、机器人客服分流率快速增长,远程视频客服用于财富顾问协同服务赢得客户好评。

数据驱动,开展智能化数字化客户服务。农业银行建成了零售中台,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全面打通整合零售相关系统,开启智慧化数字化经营。在业内率先推出了金融小店、网点作战室、DCRM(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字人管户等一系列数字化经营工具,为农行个人客户经理提供营销技术支持,根据客户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和差异化服务,2019年数字化服务个人客户已达6.1亿人次。

开放合作,打造“农银智慧+”场景金融品牌。农业银行开放银行平台已正式上线,支持多种技术对接方式,标准接口涵盖用户、账户、信用卡、支付、理财等主要金融服务。

依托开放银行平台,围绕政务民生、消费零售和产业链,农业银行在智慧政务、智慧乡村、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食堂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场景,直接服务个人客户4705万。其中,率先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广东省政务平台“粤省事”,提供多项金融服务;“水滴云”平台对接各地财政社保系统,实现电子社保卡累计发卡四行领先;首批与湖北宜昌等市政府合作,支持“市民e家”在线申请“创业e贷”,发放贷款金额居合作银行首位。雄安新区“三资”平台支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河南“智慧乡村”服务帮助村镇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智慧学校”覆盖学生家庭过百万。“无感支付”覆盖24省份停车场和加油站;“ETC钱包”与交通路网中心对接,服务个人客户数居路网中心总对总合作单位首位。

敏捷创新,推出多款亮点产品。农业银行建立“业绩导向、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业技融合”的产品经理机制,激发人员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项目的敏捷研发,创新速度大幅提升,推出了秒批秒贷乐分易、烟商e贷、助业快e贷、房抵e贷、“快e付+时时付”、手机号码跨行支付等数十个线上化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个人e贷”余额1668.3亿元,服务客户114万余户,同比分别增长71.0%、44.9%,网捷贷增量、增速和不良率控制领先同业。

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身手”

基于零售数字化转型已取得的成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业银行数字金融服务迅速“补位”,不间断地为客户提供“零距离”优质服务。

数字化经营方面,农行迅速启动“暖心行动”,加大线上服务力度,全力保障广大客户足不出户享受优质高效快捷金融服务。依托数字化工具,在线零接触服务客户,及时提醒客户产品到期或大额资金变动,支持客户只需点击推送链接即可轻松完成产品购买,日均服务客户数环比增长3倍,疫情期间6周即完成数字化销售产品近5000亿元。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