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3问暴雨中的北京如何打造韧性城市

2021-07-23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抽水设施“小而强”密云水库“胃口”大 改造雨箅减阻力
  3问暴雨中的北京如何打造韧性城市

  年初发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生命线”,推动城市生命线系统的设施向分布式、微循环、多向联通转变。据介绍,这次北京的暴雨,小到一个雨箅子的改造减少水流阻力,大到各层次的抽水抢险单元多向布局,再到各级河道蓄水能力的巧妙安排,堪称一次“韧性城市”的大操练。

  所谓“韧性城市”,是指能够有效应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各类安全风险,有弹性、有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昨日19时:全市平均雨量100.4毫米,城区平均113.2毫米,这意味着本次平均降雨量已经达到大暴雨级别。在这样的大暴雨中,市防汛办共接报全市发生积水断路仅9处,短时滞水71处,均及时处置完毕。市排水集团方面则表示,集团运营范围内下凹式立交桥及主要道路无积水断路。北青报记者分别从下凹式立交桥的抽水能力、河道的蓄水能力以及城市道路的排水能力三个角度进行了追访,业内人士就种种专业的应对举措向记者勾勒了暴雨中北京“韧性城市”的初步轮廓。

  桥下为何不见积水?下凹式立交桥抽水能力今年提升15%  

  昨日6点半,大雨下得正急。南五环内晓月中路附近的丰台西站铁路桥下,雨水汇集到桥下顺畅地排走了,来往车辆有序通过,在低洼处也不见积水。身着橘色制服的北京排水集团防汛人员不间断地监视桥下雨水箅子的排水情况。从前天下午4点来到这里,他们已经盯守了14个小时。实际上,在去年之前,该处因为地势问题,一下大雨就会有积水。而今年汛前,一是对泵站进行了临时改造,二是排水集团也在这里提前布设了一个中型抢险单元,并铺设了1600米的排水管线严阵以待。“今天早上起来还在担心这里不好走,结果一看,人、车通行都没问题,看来改造起效果了!”路过的市民杨先生说。

  实际上,通过两个三年行动方案,本市78座立交桥(涉及75座雨水泵站)抽升能力由40.4万立方米/小时提高至75万立方米/小时,蓄水能力20.8万立方米,提升率达到74.5%。“这样,就基本达到了10年重现期标准,而之前则多为3—5年的标准。” 据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主任梁毅介绍,10年重现期标准,意味着可承受每小时67毫米的雨强,“而昨日的降雨,小时雨强在30到40毫米左右,所以立交桥泵站处理起来压力并不大。”

  梁毅说,如果是10年前遇到昨日的大雨,“可能会到处积水、焦头烂额!”而昨日,除亦庄的博大路、云岗西路、京周路等出现短时一二十厘米的滞水外,一切正常,“而且这些滞水很快就被排干,并未影响交通。”对于这种天差地别,梁毅总结说, 设施不一样了,像抢险抽升能力,2012年集团只有18组大型抢险单元,中小抢险单元为零,抽升能力仅为3万立方米/小时。而到了今年,大型抢险单元32组,中小单元221组,抽升能力为20万立方米/小时。

  同时,设施的适用性更强,“以往很大很沉,应用起来甚至需要吊车,现在体积很小、体重很轻,甚至一个人都可搬进搬出。”据统计,2021年总抢险抽排能力达20.5万立方米/小时,同比提升15%。

  河道怎样防洪?各级河道的蓄水能力普遍“升格”

  昨日的降雨,对于北京市的各大中型水库来说,是一场“福利”。截至昨日19时,主要河道水势平稳,均未超警戒水位。除了大水峪水库超汛限水位0.17米之外,其他大中型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下运行。同时,本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30.94亿立方米,较11日8时增加3023万立方米,其中,密云水库“获益”最大,增加2230万立方米,官厅水库增加279万立方米,海子水库增加151万立方米,怀柔水库增加62万立方米,白河堡水库增加28万立方米,十三陵水库增加35万立方米。

  北京的河道经受住了本轮暴雨的考验,市水务应急中心新闻发言人霍风霖表示,这得益于对水库调度运用的强化和汛限水位监管。“在雨前,水库均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病险水库空库运行或降至调整后的运行水位(汛限水位)以下,合理安排水库错峰泄洪。同时,作为防汛重点,北运河提前停航预泄,腾出槽蓄1960万立方米,中心城区河湖及各区新城河湖按照‘放空不露底’的原则,降低运行水位,腾出槽蓄206万立方米。”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像怀柔甘涧峪水库就在11日进行了5年来的第一次开大闸预放水。“预放水后,水面下降15厘米, 11日晚至12日的降雨过程中,水库一直处于安全水位。”怀柔区怀柔镇甘涧峪水库负责人李保权表示,水库原来主要用来存储灌溉用水,现在起到蓄水防汛的作用。在面临强降雨天气时,如不及时进行预放水,将会有库坝被冲毁的风险。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