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50多万公里、24年寻亲路,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2021-08-24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拍案 | 50多万公里、24年寻亲路,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24年前,为了寻找被拐的儿子,郭刚堂一个人骑着摩托,踏上逾50万公里的寻亲之路。2015年,以他为原型的电影《失孤》上映,社会反响强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郭刚堂终于等来了团圆这一天。2021年7月13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失孤》中被拐儿童原型郭新振被找到,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

  (一)离散24年的团聚

  7月11日,山东、河南两地公安机关在山东省聊城市,为郭刚堂、郭新振一家人举行了认亲仪式,离散24年的家庭终获团聚。认亲现场,一家人久久相拥,哭成泪人。

 50多万公里、24年寻亲路,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50多万公里、24年寻亲路,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50多万公里、24年寻亲路,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认亲现场(公安部供图)

  “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完成了多年的心愿!”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童碧山说,“令我们感动的是,作为被拐儿童父亲,郭刚堂在这24年寻子历程中,尽管承受着失去孩子的痛苦和煎熬,但他一边骑着摩托车辗转多地、跨越数十万公里寻找孩子,一边积极参与打拐志愿活动,将搜集到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

  儿子被拐的日子,郭刚堂刻骨铭心。

  在此前的采访中,他告诉记者,1997年9月21日,他开着拖拉机回到家,却被告知不到两岁半的儿子郭新振被一个陌生女人带走了。

  由于当地没有儿童被拐的先例,目击此事的乡亲们反应过来时,两人已经不知所踪。500多名乡亲奔赴各个路口、汽车站、火车站,帮着找孩子。一个多月过去,郭新振却没有任何踪影。

  郭新振被拐案发生后,山东聊城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工作,但受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能及时侦破。24年来,一茬又一茬刑侦民警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接续侦查。

  2000年,DNA技术开始应用于打拐工作,公安机关及时采集郭刚堂夫妇的DNA信息入库比对,随着技术发展,又多次补充完善DNA数据。

  但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孩子郭新振之前从未被采集过DNA信息,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比中。

  “今年‘团圆行动’开展后,山东公安机关组织力量对重点案件重新梳理、开展侦查。6月中旬,案件取得新进展,在河南发现疑似的‘郭新振’,通过采血进行DNA比对,最终确认了郭新振的身份。”山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李民说。

  围绕郭新振当年被收养的情况循线追踪,公安机关通过细致走访、深入调查,确定呼某和其当年的女友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审讯,呼某、唐某对1997年9月拐卖郭新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经查,1997年,呼某、唐某两人相识并恋爱,9月一起在山东旅游期间为图财,预谋拐卖一男孩。9月21日,两人来到山东聊城,呼某在汽车站附近等候,唐某外出寻找作案目标,将在家门口独自玩耍的郭新振抱走,随后与呼某一起乘长途车返回河南,由呼某将郭新振贩卖。

  (二)踏遍山河的找寻

  24年里,为了寻找儿子,郭刚堂走遍了山山水水,也穷尽了一切方法。

  在电影《失孤》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刘德华饰演的主角雷泽宽骑着一辆摩托车风餐露宿,车后座上插着一面旗子,上边印着儿子的照片和寻子的信息——这就是郭刚堂的真实写照。

 50多万公里、24年寻亲路,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在山东省聊城市,郭刚堂骑摩托车寻子。(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于2015年)

 50多万公里、24年寻亲路,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郭刚堂展示郭新振被拐前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于2015年)

  一起拐卖案件,彻底改变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24年来,郭刚堂揣着一本中国地图、骑着一辆摩托车,一次次踏上漫漫寻子路。

  除了郭新振两岁的照片,郭刚堂只记得儿子的左脚面与小脚趾间有个黄豆大小的烫疤以及他的指纹特征。仅凭这点线索,想找到郭新振无异于大海捞针。

  郭刚堂说,为寻找儿子,他几乎跑遍了全国,行程超过50万公里,骑坏了10辆摩托车。原本家境宽裕的他不仅花光了积蓄,还一度欠下数十万元债务。

  一边挣钱还债,一边想方设法寻找郭新振,就是郭刚堂这些年来的“生活循环”。

  郭新振被拐后,郭刚堂又有了两个儿子。但他忙着寻找长子,每年经常几个月不在家,陪伴两个孩子的时间寥寥无几。有人劝他,“放下是福”;也有人说,郭刚堂为了弥补对郭新振的亏欠,造成了更大的亏欠。

  这些善意的劝诫,郭刚堂从来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他说,只有在路上,才觉得对得起儿子。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