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心理专家解读战“疫”:社会情绪“拐点”需要一个过程

2020-02-20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抗击新型肺炎)心理专家解读战“疫”:社会情绪“拐点”需要一个过程

  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0年新春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这场疫情何时能“‘疫’去不复返”?社会情绪“拐点”如何到来?大众常见的心理应激问题有哪些?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研究员通过网络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出发,解读分析该怎样应对和投入战“疫”,并呼吁将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纳入各地和各级政府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

  社会情绪“拐点”需要一个过程  

  同期盼疫情病例报告数据出现下降“拐点”一样,受疫情影响的社会不良情绪和公众焦虑心理何时能迎来“拐点”也备受关注。刘正奎认为,这首先要看疫情发展的“拐点”,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大幅减少和治愈出院病例大幅增多等,随着疫情出现“拐点”乃至解除,恐慌、不知所措、无助等社会不良情绪自然也随之缓解。

  不过,后续疫情解除后,社会情绪和公众心理的平复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将包括心理适应期、重建期和成长期等阶段。

  刘正奎指出,本次疫情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波及全国并产生全球影响的系统性危机。因此,不同于一般自然灾难,在疫情期间和疫情解除后,社会上极有可能出现典型的焦躁和愤怒情绪,这一焦躁和愤怒情绪发展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酝酿阶段,经过疫期冲击后,社会大众的心理显得较为敏感,总体表现为“表面平稳,暗流涌动”;释放阶段,部分民众在自身诉求迟迟未得到回复或外部信息与自身意愿相差过大时,容易出现非正常甚至过激言行;觉知阶段,随着疫情危机事件远去和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情绪将慢慢回归理性,公众心态趋于冷静或继续释放,内心开始觉知思考,衡量利益得失。

  他强调,应对这次疫情的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疫情危机解除后,还要特别重视全社会尤其是湖北武汉等疫情重灾区民众的心理重建工作。

  大众常见九类心理应激问题

  刘正奎分析称,当前,中国全国上下正众志成城,全面投入战“疫”,大众常见的心理应激问题可概括为九大类“不知道怎么办”:

  一是有些发热、咳嗽、乏力、胸闷等身体症状,但不能确诊,内心感到恐慌;二是有家人确诊感染肺炎,但无法住院,在家里隔离;三是家人为一线医护人员,总担心他们被感染;四是一线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安保人员,总担心自己防护不够;五是疫区居民,不敢下楼、不敢出门,但需要买菜、遛狗、看病;六是非疫区居民身体不适,知道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不敢去医院,害怕交叉感染;七是周围出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心理很恐慌;八是极个别案例的家人全部或主要成员感染,出现家庭生存危机;九是极个别案例的家人去世,无法举办仪式,内心痛苦。

  如果面临上述“不知道怎么办”问题,公众该怎么办?刘正奎建议说,首先,可通过权威机构或渠道掌握科学的防疫知识和应激与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可通过网络学习应激与心理健康的自助方法与技巧,开展自我调适;第三,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和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帮助;第四,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及时就医。

  启动抗击疫情“安心”行动

  为积极推进心理战“疫”,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中科院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等承办的抗击疫情“安心”行动,近日已正式启动运行。

  作为该专项行动执行委员会主任,刘正奎介绍说,抗击疫情“安心”行动目前规划是为期1年,分疫情紧急期和疫后心理重建期两个阶段实施,行动目标包括为受疫情影响人群提供心理援助;为特定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大力普及应激与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做好严重精神障碍转介工作。

  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主要内容有:举办“安心大讲堂”,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等知识推送;面向全国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急救手册(PFA)、问题管理加(PM+)等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服务课程,并结合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实践,开展系列线上7天“安心自助训练营”;推出知心自评系统,面向全国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提供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自我评估,以快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提供适当的自我心理调适疗法;面向全国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利用电话和网络,开展疫情时期电话倾诉及短程心理咨询。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