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52年后的“相见”:广东籍烈士献身成昆线,亲人终寻得遗迹

2021-05-21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从川西坝子一路向西,穿越横断山脉到达滇中高原,蜿蜒千里的成昆铁路动脉福泽川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40万人齐心协力会战成昆线,从广东饶平县大澳村当兵入伍的郑臣旺,就在其中开山炸石打挖隧道。

  南都记者了解到,1969年1月,身任代理排长的郑臣旺在三堆子附近挖山洞时,遭遇山体坍塌,为救战友被山石掩埋,年仅22岁牺牲,长眠异乡山上。

  家乡亲人牵挂难忘,母亲弥留之际呼唤,同胞兄妹日思夜想。今年5月,郑大臣带着儿子启程四川攀枝花,寻找哥哥郑臣旺烈士遗迹,阴阳两隔的亲人,52年后终于“相见”,如释重负心愿得偿。他和家人相约,来年还要祭拜远方亲人,让献身国家的英魂安息,让荣耀家族的精神永传。

  52年后“相见”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烈士陵园背靠大坟山,59名献身成昆铁路建设的烈士长眠山下。从广东潮州饶平县出发,历时两天跨越2000多公里,郑大臣父子第一次踏足于此。

52年后的“相见”:广东籍烈士献身成昆线,亲人终寻得遗迹

  5月10日上午,他们身赴异乡寻觅牺牲52年葬身此间的亲人,冰冷的墓碑上写着熟悉的名字——郑臣旺。

  打开一路从家乡带来的两瓶米酒,郑大臣倒在白色毛巾上润湿,轻轻擦拭少有人祭扫的墓碑,把剩余的米酒洒落在墓旁告慰英魂。

  他携儿子郑晓来跪下,在哥哥墓碑前叩拜,口里小声说着亲故遭遇、家里变化。父子俩都强忍住不哭,“我爸眼眶红红的,他有很多心里话,我怕流泪了他会想起很多事,大哭一场。”郑晓来告诉南都记者,他知道父亲内心涌动幽微难言,只是在旁陪伴他守着伯父,把几十年来的思念期盼,化作久久的深情凝望。

52年后的“相见”:广东籍烈士献身成昆线,亲人终寻得遗迹

  到四川找哥哥的念头,在郑大臣心中搁置良久。

  饶平县大澳村的老屋里,至今还保存着亲人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用相框裱装好挂在墙上。这份证明书背面写有郑臣旺葬于“四川省渡口市”,也即现在的攀枝花市。

  郑大臣早先便想前往当地寻找兄长遗迹,但母亲生前在世时却拦着不让。自从长子郑臣旺牺牲后,母亲格外疼惜次子,既担心路途遥远出现意外,也不想家人涉足丧子的伤心之地。母亲前些年离世后,郑大臣又开始念叨要去探望兄长。

52年后的“相见”:广东籍烈士献身成昆线,亲人终寻得遗迹

  儿子郑晓来看在眼里,今年3月他尝试在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官网留言,写下伯父郑臣旺烈士的牺牲信息,请求寻找详细的墓葬地址。这则留言很快传到了攀枝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当地共有三处烈士陵园,经过排查郑臣旺葬于盐边县烈士陵园。

  随后,盐边县烈士陵园方面与郑晓来取得联系,核证烈士后人身份后提供详细路线信息。

  郑大臣父子祭拜当日,陵园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正春陪伴在旁,目睹远方亲人与英烈“重逢”相见,在场众人欣慰感动。

  她记得郑大臣曾说,“哪怕是走路走一个月、两个月,有生之年他一定要来看一下他的哥哥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献身成昆铁路

  郑大臣家共有兄弟姐妹7人,哥哥郑臣旺排行老大。1967年,郑臣旺离乡入伍,前往四川当兵,此后一去无回。郑大臣记得,离家前哥哥一直在生产队种田,当年向往军营“想要出去闯闯”。

  与郑臣旺同批入伍的战友郑白铁向南都记者回忆,到达四川后他们被分往攀枝花,成为铁道兵加入成昆铁路建设。

  这条蜿蜒千里的山区铁路,沿线山势陡峭、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当年40万人齐心协力会战成昆线,郑臣旺就在其中开山炸石打挖隧道。

  “他是我们的标兵,比较优秀。”在郑白铁印象中,年轻的郑臣旺当兵第三年就升任代理排长,还曾代表全师前往北京被接见表彰,在天安门前留下了生平唯一的照片。

52年后的“相见”:广东籍烈士献身成昆线,亲人终寻得遗迹

  在部队时,郑臣旺几乎每月都往家中寄信,这张照片也曾随信到家,成为亲人们的珍藏。有时收不到来信,不识字的父母也会请邻居帮忙写信寄出,询问远方儿子的安危。

  洞穿山水的钢铁动脉,每一寸增长都与危险相伴。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

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