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诗,不是远方,是救赎” 郦波诗集《月光迷路 草木生长》首发

2021-08-18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 高凯)因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担任文化嘉宾而被众多观众所熟悉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郦波近日推出诗集,对于这部《月光迷路 草木生长》,郦波说:“诗,不是远方,是救赎。”  

  郦波2009年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系列、“曾国藩家训”等节目,为大众所熟知。2016年开始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担任文化嘉宾,以其深厚的学养、风趣的点评,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月光迷路 草木生长》是郦波的第二本现代诗诗集,也是他写诗十载,数千首习作中的300首精选作品结集。全书按春夏秋冬四时更迭的逻辑进行编排,分《我有一怀清澈》《满天星斗月圆》《一棵树扶住了微风》《漫天的我,落在雪花上》四辑。诗歌语言凝练、意味深长,常以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致切入,阐发生命深意,文辞隽永,富有哲思,韵味悠长。而由这些诗歌传达给读者的,或许也正是郦波想要对这个世界的倾诉。

  关于写诗的缘起,郦波的故事有些令人意外。他坦言,自己年少时颇崇尚功夫小子、少林武僧与古惑仔。后来,那个满怀江湖梦的少年最终成长为一名学者,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现在,他主要研究传统文化与训诂学、文字学,也兼及文明史,看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断层,总是有莫名的焦虑感。由此衍生的一种使命感则最终成为他终生的奋斗与追求,那就是——母语文化的传播、华夏文明的传承与汉字文化的守护。

  因为汉字教育攸关母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十几年前,他便确立了专力做汉字文化教育与中小学语文启蒙的目标,并发现使孩子们获得母语(汉语)语感的最佳方式便是诗词的学习、吟诵与诗歌的习练、创作。

  为了摸索这条语文启蒙之路,他开始重拾当年在生命里偶然闪现的“文青梦”,并持之以恒,一写就是十余年。于是,因为教育的理想与传承的追求,就有了“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收获——数千首习作中一些精选作品的结集与出版。

  谈及中国的诗歌历史,郦波表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或者说自纯粹的文人诗兴起之后,中国古代的儒家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不写诗的。之所以《全唐诗》只收录了两千两百多人的四万八千多首诗,《全宋词》只收录了一千三百多人的两万多首词,一是因为古代知识分子所占人口比例极低,二是因为大浪淘沙,得以留存的都是少数的精品。然而,只要是儒家知识分子就没有不写诗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原因也很简单,只因为在中国文人看来——“诗,缘情”“诗,言志”。

  郦波认为,一切都只是因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看上去只能“言志”“缘情”的诗,却是知识分子精神的根柢所在、归宿所在,甚至,救赎所在。诗,不是所谓唯美的远方,而是生命在滚滚红尘里回归清澈、葆有赤子心的救赎力量。(完)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