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揭秘管理特征,定位高潜人才,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发布《管理潜力大数

2021-08-19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一谈到企业管理,大家都知道,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是“器、物、德、道”。“器”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效用,“物”为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基础,“德”为企业的规章和文化,而“道”则是源于企业管理者或企业家内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动力。管理是灵魂,人才是根本,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管理是第一重要的因素,而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其作用的发挥才是重中之重。

  为帮助企业更全面的了解及考察管理人员的潜力特质,挖掘优秀人才,智联人才发展中心自主研发了管理潜力测验。通过收集、分析研究61万余条管理潜力的相关数据,汇总成《管理潜力大数据报告》,全方位分析职场人群的管理潜力素质,指出职场人管理潜力的关联特征,为企业在人才选拔和培训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人才管理的效果。

  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基于麦克利兰的胜任素质理论,以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在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管理者访谈和多年的测评项目经验及各专家的支持,提出“管理潜力评估模型”,从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任务管理、自我管理四大模块,29个维度,对职场人进行基层、中层、高层三个层级的管理潜力评估。本次采集样本覆盖2万余家企业、10多个行业类别,遍及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在剔除无效作答数据后,管理潜力测验中三种层级的有效作答人数占比分别为高层(8%)、中层(32%)、基层(60%)。整体管理潜力能力分值为59.4分,处于全国常模分值水平(全国平均分为60分)。

揭秘管理特征,定位高潜人才,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发布《管理潜力大数

  (管理潜力测验的维度)

  基层管理年轻人“挑大梁”,其选拔可定位25岁以上人群

  在新型职场环境里,年轻的上司和年长的员工,不仅出现于许多新兴行业中,在传媒、教育、科技等行业乃至个别机关单位也是屡见不鲜。当一批出彩的90后在工作岗位中冒尖时,走上了管理岗位,这意味着整个职场生态系统也要跟着发生改变,管理者的任职不再按照传统的“论资排辈”或“年龄分级”。从各层级管理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高层管理者中31岁以上的人群占比分布较平均,同时也有不少2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已进入高管层级。31-35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而基层管理层则由30岁以下的年轻人挑起大梁。

揭秘管理特征,定位高潜人才,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发布《管理潜力大数

  从基层管理潜力各维度表现来看,虽然36-40岁的群体各项表现能力均较优,是基层管理者的最佳人选,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应用中,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员大部分已晋升至中高层管理位置,基层管理人员的年龄分布80%为30岁以下。市场人才竞争的态势和企业用人标准的“潜在规则”,让“职场年龄危机”、“人需三十而立”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内心,潜在的意识导向让36-40岁的年龄群体担任基层管理职责的并不多。然而在“职场35岁定律”下的人群对比中来看,25-30岁的群体则是企业选拔基层管理人员的“宠儿”,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思维活跃,拥有活力,工作的主动性上表现更积极。

揭秘管理特征,定位高潜人才,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发布《管理潜力大数

  拥有6-10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可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优选对象

  在企业的三角形人才结构中,中层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层领导者的决策需要他们去操作运行,普通职员的心态和工作需要他们去管理。可以说,中层管理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人物,将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工作了6-10年的人员在中层管理能力各项素质表现上较为良好,可以作为中层管理者的优选对象。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岗位人员招聘时,均会对其工作经验年限有要求,一般企业中主管/经理的岗位招聘要求5-10年的频次比较多,这也符合了目前市场上各企业的实际招聘现状。而工作21年以上的人群因在管理潜力能力上明显劣势较多,所以不建议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目标人选。但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应当注意提升不同属性的工作经验及能力,拥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不同企业、岗位进行历练,在了解市场行情和现状的同时,更加能够适应变化,通过不同平台的知识、资源积累自身的能力,将沉淀下来的技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揭秘管理特征,定位高潜人才,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发布《管理潜力大数

揭秘管理特征,定位高潜人才,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发布《管理潜力大数

  高学历的背景是管理者的“优质加分项”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