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碳中和催熟ESG投资,海尔智家、腾讯、阿里纷纷加码

2021-10-14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文:磐石之心

  最近,碳中和的话题热了,带动了ESG投资的概念。未来,企业不能只考虑如何赚钱,还要考虑节能、环保和社会责任。这也给许多企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也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我们看到海尔智家、苹果、阿里巴巴、腾讯等许多全球化知名企业都开始发布ESG报告。那么,ESG报告背后企业要做哪些努力?

  海尔智家、腾讯、阿里纷纷加码ESG

  国内投资者对ESG比较陌生,但是ESG早已成为国际投资市场的热点。ESG代表着三个单词的缩写:Environment(环境影响)、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

  自2016年起,香港交易所就要求上市公司发布定期的ESG报告。截至2020 年年中,沪深300指数中大约86%的企业已经发布ESG报告,和标普500企业中90%的报告比例大致相当。这是有别于传统财务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标准。截至2021年4月底,全球ESG基金规模超2.1万亿美元,上市股票投资占比55%。

  ESG投资基金多为养老基金,因为它们更注重投资的长期性和安全性。一家企业如果在ESG上得分高,意味着其对环境、社会和公司内部治理都非常出色,意味着企业能长久存在。特别是在全球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价值的时候,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中国也在大力推进碳中和,ESG投资概念引入中国投资市场也成为必然趋势,海尔智家、腾讯、阿里也纷纷加码ESG。

  作为在全球市场深耕30多年的海尔智家,其在ESG方面的布局远远领先国内企业公司。据Wind数据显示,按照Wind ESG指标体系细分的27个议题、300多个指标进行评分,海尔智家ESG综合得分为8.10分,ESG评级为AA,为国内行业最高水准。

  腾讯公司在2020年业绩报告中首次阐述了2020年ESG实践情况,包括在碳中和、未成年人健康网络保护、用户隐私保护、管治体系等ESG议题方面的认知和进展。阿里巴巴CEO张勇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围绕国家的共同富裕和碳中和目标制定战略,是阿里ESG战略的重中之重。

  出色的ESG成绩也吸引了更多国际长线基金的投资。以家电企业为例,海尔智家的ESG评级AA,8.21分、美的的ESG评级A,得分7.44分、格力评级BBB,得分6.37分。

碳中和催熟ESG投资,海尔智家、腾讯、阿里纷纷加码

  三家白电公司ESG评分与外资持仓比例正相关。海尔智家这种ESG评分高的公司,吸引了更高的外资和机构持股比例增长,也推动了公司股价和市值的增长。

  海尔智家提供ESG提分办法

  随着资本市场走向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局面,以及每个国家都在要求企业负担更多环境保护、社会价值和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必须在提升利润的同时,做好自己的ESG相关工作。下面我们以在可消费领域取得ESG评级第一的海尔智家为例,探究企业提高ESG评级的办法。

  首先,要在战略上重视,在制度上规范。ESG评级考核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价值和公司治理三个层面的相关表现。提高环保水平,履行社会责任都属于“花钱”的工作,这与企业创造利润的使命是矛盾的。而公司治理水平,又涉及到企业的高层战略。

  因此ESG评级的提升,必须放到董事会的层级进行战略规划。海尔智家在组织架构中,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委员会与公司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这种自上而下的架构设计,有利于ESG战略的推进。

  而且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规范企业的行动。海尔智家直接提出相关议题,覆盖多元化,社区参与,商业道德和可持续产品等多个层面共计24个议题。通过这些议题的具象化,海尔智家明确了ESG执行标准和行动准则,有助于在ESG领域的投资有的放矢。

  其次,要通过技术创新的力量推进ESG战略。环保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能力。企业需要创新工艺流程,利用新材料技术,从而实现节能、降碳、绿色。例如,海尔中德工业园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海尔多年的能源运营管理经验,实现了能源流、数据流、碳追溯流的“三流合一”,从而对园区电、水、气、热、压缩空气、污水处理、喷泉、光伏、照明、电梯等能源动力进行数字化管理。

  借助光伏、风能发电,合年约减少5万吨碳排放。此外,还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对园区进行植树造林来提高能源利用率,中和碳排放。

碳中和催熟ESG投资,海尔智家、腾讯、阿里纷纷加码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