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追寻红山文化足迹,探源中华文明

2020-05-20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长城外边也是故乡

  追寻红山文化足迹,探源中华文明

  去年夏季以来,随着良渚文化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此情形下,同样在申报世界遗产、同为中华史前文明的红山文化,也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诞生红山文化的辽西地区也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追寻地。

  长城以北,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1929年春,河南省安阳洹水岸边的田野上,一群身着粗布衣裤的当地农民,在一位头戴遮阳帽、脖缠围巾的中国学者指挥下,正在对殷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主持这次发掘的中国学者叫李济,因1926年参加了山西省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而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由李济主持的这次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转折点,它确立了商文明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整个东亚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文明。

  通过对安阳殷墟等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李济认识到中华文明起源绝不限于商代,起源地应该在中国北方、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并呼吁:“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文明起源研究是个世界性课题。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国外学术界多认为始于商代晚期,以殷墟遗址为标志。经过包括李济先生在内的中国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中国田野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中华文明形成早于商代,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与民族考古研究室主任丛德新研究员认为,中华文明起源应从探索先商文化入手。那么,先商文化的源头在哪里?丛德新认为,从安阳往北,到辽西地区去寻找先商文化的范围,感受遗存的厚度、堆积的厚度,那里会给我们提供很重要的证据。

  地处长城以北的辽西地区过于古老了,在这里举目远眺,可以看到一片片墟城。在这片土地上,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中华民族保留下先民们近万年来生生不息的活动档案。

  位于老哈河下游的兴隆洼遗址是辽西地区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兴隆洼文化”命名地而蜚声中外。走进这个先民村,就会被那秩序井然、布局严整的村落结构所震撼!

  环村的界壕足以抵御敌人的偷袭和野兽的侵扰,秩序严整的房址如同当代人的村镇规划。村落中央的大型房址,可以容纳百人聚会议事。没有一定集约程度的耕作、采集和渔猎业,是难以维系这样大规模村落生存与繁衍的。

  厚胎夹沙灰褐陶、磨光处理的石器、镶嵌精美的骨器和人面像,证明这里的先民们已经跨进新石器时代的大门。还有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玉耳环,不知曾挂在哪位远古美人的鬓边。这个村落是氏族社会向部族转化的重要转折点,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已经基本完成。

  从兴隆洼文化到赵宝沟文化,辽西先民们在陶器上的作画已经到了令抽象画大师们瞠目结舌的地步。飞扬灵动的神鹿、遨游太极的神鸟、多维的构图,流畅纯熟的笔法,使人难以想象这是约7000年前的艺术杰作。

  进入红山文化时代,辽西地区的先民们终于把新石器时代推向一个辉煌的极致。猪、鹿、蛇集于一身的原始龙形图腾,成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代代传承的人文精神;庙、坛、冢汇集一体的建筑格局,奠定了皇权社会最早的原始人文秩序。

  红山人崇拜生殖,崇拜女神,崇拜红与黑的色彩;长于农业耕作,留下无数精美的彩陶器;首创下开山铸铜的先河,勾云形玉器,马蹄形玉筒,三连孔玉璧,胎儿状玉龙……不断的考古发现,向人们传达出令人身心悸动的文明信息——大约在5000年前的辽西地区,诞生了一个神秘而又高度繁盛的古国。

  大甸子遗址,是辽西地区近4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面积7万平方米。城内有居住房址和宫殿遗址,墙外有围壕,围壕北侧外为墓葬区。

  1974年至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这里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804座,出土1200余件精美的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铜器、金器等,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金属贝币。遗址内还发现了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竖向错缝城墙垒砌法……

  所有这一切表明,夏家店文明已由红山文化的古国时代进入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方国时代,为中华国家的“原生形态”起着一种规定性的奠基作用。

  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20世纪初,日本人类学家、考古学者鸟居龙藏就注意到了位于辽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东北的那座褐红色山峦。

  1922年至1924年,法国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多次到过赤峰,发现了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辗转到达赤峰,收集了一批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陶片。

  1955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在他所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里,首次将赤峰及周边地区发现的诸遗址称为红山文化。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