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小小蓝花布袄里的大历史

2020-06-05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中国衣裳
  小小蓝花布袄里的大历史

  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著名唱段“智斗”,至今仍有很多人喜欢。在欣赏京剧艺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阿庆嫂身上的那件蓝花布袄。戏剧中的主角,形象必须典型且鲜明,服装会对角色塑造发挥重要作用。蓝花布袄之所以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与角色匹配度高的结果。

  蓝花布袄看似简单,却是在长期历史积累之后才得到定型。

  首先,款式形成。中国古代最典型的服装形制是上衣下裳,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深衣、长袍,以及多种裙装。汉服通常强调宽松自然,所以仙侠题材的影视剧往往借它来表现飘逸出尘的仙气。但阿庆嫂不是神仙,而是劳动女性,所以她的服装要符合社会身份。历史上,虽然官贵女性也曾流行穿紧短的上衣,但时尚毕竟不是长期现象,紧短的服装仍以劳动者穿着为主。

 

  袄,是有里子的上衣。阿庆嫂小袄的右衽、盘扣、立领,每种元素都是在出现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被定型到这一款式当中的。比如,右衽,是从周朝开始的主流形制;盘扣,一般认为是游牧民族传入,最早见于宋代文物;立领,汉民族服装使用立领最早见于明代皇后的画像。由于盘扣和立领后来常为旗袍所用,很多人误以为来自旗装。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清代旗装,上衣并没有领子,天冷风大之时另用一件披领围在颈部。

  阿庆嫂的这件小袄,已经与早期汉服在款式上有较大区别,但领口和开襟的圆弧,以及肩部的圆润,仍然能够体现出中华女性温润柔和的典型气质。

  第二,颜色地位。女性爱美,服装当然也有多种颜色,而蓝色与其他色彩相比,与劳动者身份更为贴近,也与中国人的气质较为贴切。在周朝时,中国出现了五种正色构成的体系,既黑白红黄青等五种颜色为正色,地位高,而其他颜色为间色,地位低。即便同为正色,五色之间仍有地位差别,其中夏尚黑、商尚白、周尚红,黄色又在隋朝开始成为至尊色。

  只有青色,即便在作为官服色的唐朝,也只是八九品的地位。在古代,青色的概念比较模糊,绿、蓝、黑三色都常被混称为青。但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可以看出,在周人心中,两者的确存在差异。作为正色的青地位偏低,作为间色的蓝色当然也不可能超过。古代染蓝技术发达,成本较低,也是被普通民众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

  当然,蓝作为色彩,也有其独特魅力。它能带给人冷静、雅致、内敛的感觉,这恰恰与儒家谦逊低调的倡导相吻合。阿庆嫂“胆大心细,遇事不慌”,这种冷静被一身蓝色衬托得十分突出。

  第三,花纹类型。劳动女性的服装不能出现龙凤麒麟仙鹤等珍禽瑞兽,所以花纹多为普通的草木花鸟等细小图案。但古人内心同样也向往圆满丰富,往往会把一块衣料布局成草木繁盛、生机盎然的感觉。在蓝色所传递出含蓄低调的基础上,花草造型则显现了中华女性细腻丰富的内心。京剧《沙家浜》主要讲阿庆嫂的对敌斗争,角色性格有顽强的一面,但是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出话来滴水不漏”等特征,与细腻精巧的花纹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呼应。

  第四,印染工艺。古代花纹制作,一般有绘、绣、织、印染四种工艺,难度依次递增。绘、绣两种工艺操作难度较低,但无法规模化,所以当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机织和印染就成为主流。秦汉之际,已经可以把文字织入布匹;隋唐时期,印染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夹缬、绞缬、蜡缬等典型工艺。

  所谓夹缬,就是在两块平板上对称镂刻出花纹,然后相对夹紧织物,于是部分位置无法着色,最终蓝白互相衬托形成花纹。其中,大部分夹缬印染出品的是蓝底白花,被后人称为防染法。如果说夹缬还有可能印染出白底蓝花,并非全部使用防染方式,那么另外两种——绞缬和蜡缬,则没有例外了。

  所谓绞缬,是用线绳对织物做局部捆扎,染料便无法深入捆扎部分而留下空白。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会产生晕色效果,但需要高超的捆扎技术,花纹的表现力也很受限。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间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扎染,也是同样的原理。

  蜡缬同样运用了防染方式,但是防染的手段改成用蜡。用蜡直接在布匹上绘制图案,布料着色晾干后去蜡可得到花纹。这种方式花纹自由,并且由于蜡迹可能出现纹裂而产生独特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绘制重复花纹的难度较大。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