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甘肃酒泉居民收集散落老物件“拼”出晚清街区旧貌

2020-06-16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兰州6月8日电 (张婧 高莹)双向太师椅、待客八仙桌、毛毡褐被、镰刀斧子、陶罐瓷器、斗拱窗棂,以及雕镂铆楔等逾万件古物复原晚清街区,典雅工艺尽显古老生活气息,这是甘肃省酒泉市近郊一处民俗博物馆场景,游人被吸引“穿越”其中,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

 甘肃酒泉居民收集散落老物件“拼”出晚清街区旧貌

图为酒泉民俗博物馆打造的晚清时期商业街。 张婧 摄

  辛月是馆内物品的收藏者,现年64岁的他由于从小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在老宅,对于老物件有着割舍不下的特殊情怀。在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老房拆迁,不少清末民初古建筑面临沦为碎砖乱瓦的窘境。辛月说,“照着原始样貌复原一片街区,继而保留下来,对亲历者来说,是一份情感寄托;对后人来讲,是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

  然而,大量被拆下来的物件散落在民间各地,要想将他们收集齐全,并“拼”出原貌,可谓困难重重。为了淘到种类丰富的老物品,辛月总是登门拜访乡下人家,以及收藏行家,只要是看上的物品,他都会尽全力收入囊中,能要则要,要不来就掏钱买。

 甘肃酒泉居民收集散落老物件“拼”出晚清街区旧貌

图为辛月收集的数百枚烟标火花展示。 张婧 摄

  “别人眼里没用扔掉的‘垃圾’,当柴火准备烧了的‘破烂’,我都一一拾起来,搬回家。”辛月说,有时坐火车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去“淘宝”,一旦遇上目的地是终点站的情况,他都会在下车之前,将火车从头到尾“统统扫个遍”,就连旅客扔下不要的火柴盒、烟盒,都在他的收藏范围之内。

  除了建筑构件,辛月还一并收集清代至近现代各类生产工具、古旧家具、民俗用品、农耕工具等一系列旧时物品。

  “清朝时期的房屋是榫卯结构,还原这样一间房就需要300多块木梁配件。”零零散散的物件收集回来,辛月就苦心钻研拼接和摆设,为了让其尽可能“恢复原貌”,他通过回忆、讨教长者、查阅文史资料等方式,在分门别类整理之后,以家具场景、农耕工具、手工作坊、烟标火花、民间书画、建筑构件等9个主题为展室,全方位勾画晚清民国古民居、缩微街区、农耕民俗全景图。

  民俗馆逐渐被填充起来,出于对自己生活阶段怀念的原因,辛月又在另一旁打造修建了人民公社街区、人民公社礼堂、供销社等近现代生活场景,以一条晚清民国商业街为主轴,将两侧进行区分。

  记者近日走进酒泉民俗博物馆,通过场景再现、图片、文字和实物等表现手段,身临其境感受到古旧民居、生产工具、粮油作物加工、交通运输、家居生活、风味饮食、乡村工匠等各个元素,该馆也由此向游客展示了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各历史节点。

  酒泉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填补了当地民俗文化展览、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还成为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俗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基地和民俗遗物保护展示基地。

  目前,该民俗馆主打“怀旧”和“教育”两大特色。接下来,辛月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全部藏品摆放出来,随着馆藏文物的不断丰富,馆内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当中,民俗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后代的社会意义将愈加突出。(完)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