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科举状元中的北京人

2020-07-17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科举状元中的北京人

  ▌王东志

  2020年高考即将到来。今年的高考,注定成为众多莘莘学子无法抹去的特殊记忆。

  提到高考,很多人会联想到古代的科举考试。到了清末,随着时代的发展,科举考试被很多读书人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隋唐时期成为一项选拔制度后,科举考试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很多人才,也改变了很多读书人的命运。

 

  科举制度对于古都北京来说,更为特殊。北京在历史上一直是汉族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堡垒。

  而当中原政权乏力的时候,游牧民族同样也会把北京作为入侵中原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辽金时期,当游牧民族政权在北京建立都城后,他们也将科举制也成为招揽汉族人才的重要手段。从辽代开始,虽然战乱不断,但科举制在北方并未完全中断,很多人才也得以汇集北京。在这种传统之下,北京这块土地上,也诞生了不少“本土”的状元,他们通过自己的学识,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了贡献。

  本期就来看看,北京(以如今北京的行政区域为标准)诞生了哪些状元。

  辽代

  “陪都”北京诞生四位状元

  北京建城已有三千多年,它曾用名有燕京、蓟、幽州、析津府等。明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北京”这个称呼由此得来。

  不过,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并不长。《金史》记载:“贞元元年(1153)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改燕京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的开始。2003年,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宣武区(今西城区)滨河公园内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上筑起一座“北京建都纪念阙”,纪念阙的基座上镌刻《北京建都记》。如今,北京城里还有一些金朝遗迹,比如北海公园的前身就是金代在北京建的大宁宫,卢沟桥也是金代所建。

  有意思的是,虽然北京作为都城是金代开始,但在辽代,还是“陪都”的北京,就产生了好几位状元。

  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创立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逐水草而居,善骑射,好渔猎。后唐清泰三年(936),镇守太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大败后唐军队。后来,石敬瑭将幽州所辖新、武、云、应、朔州割让给辽,加之前契丹占有的其他州,“幽云十六州”被辽所占。

  辽会同十年(938),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幽州定为“南京幽都府”,辽开泰十年(1012)对幽都府进行了扩建,改“南京幽都府”为“析津府”。现位于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南线阁北口东南角还保留析津府角楼故址纪念牌楼。

  辽朝实行“因俗而治”的基本国策,受唐多京制影响,行政区划分为五京,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他们按五京分治汉人和契丹人,不过真正都城是皇帝在“四时(春水、秋山、坐冬、坐夏)捺钵”的营帐中,其政治中心随着皇帝营帐的迁徙而不断转移。

  辽统治中国北方长达二百多年之久,北宋政权实际控制燕京的时间只有两年多(1123-1125)。当时的辽人认为,士子多文弱,尚文之弊多多,不愿染上汉人之习,因此,辽朝在很长时间内不允许契丹人应举,走科举之路的大部分是汉人,辽自圣宗统和年间,仿唐开科取士。统和六年(988),耶律隆绪下诏开科取士,由燕云十六州扩大到全国五京道,自此,科举考试便有序进行。

  辽朝开科取士大体上是每隔一年举行一次,也有连续开科的年份,录取人数相对较少,辽圣宗统和十八年(1000)以前,进士及第人数一般是1至4人,每次选拔两人。在这期间,辽代北京的第一位状元就此产生,他就是吕德懋。吕德懋(?-1032),燕地漷阴(今北京市通州区漷县)人,他是辽圣宗统和十二年(994)甲午科状元,当年这一科及第有两人。

  吕德懋最初为三司使(又名南京三司使,掌南京,即如今北京的道财政、赋税、度支盐铁等事务),辽圣宗开泰七年(1018),升为枢密副使,同年底,任吏部尚书。辽圣宗太平二年(1022),身为宰臣的吕德懋因政绩颇佳,与参知政事吴叔达、枢密副使杨又玄、右丞相马保忠被圣宗赐予大量钱财,以示嘉奖。辽圣宗太平十一年(1031),吕德懋病逝于任上。

  虽然是朝廷重臣,但关于吕德懋资料非常少,元朝脱脱、吕思诚等人撰修《辽史》时,因为史料甚少,已有文献不足以给吕德懋立传。后人涉及吕德懋时只好以“字号、生年不详”略过,就连他状元及第的文字资料也很少,这使得北京作为都城时代的第一位状元不被人所知。根据《辽史》、《契丹国志》、《续资治通鉴长篇》等资料的零星记载可知,吕德懋祖上五代时,举家由山东东平迁至燕地漷阴。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