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里桥停驶机动车 四次勘探露真容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八里桥修缮方案获批 文物部门正进行前期勘察 修缮后将成大运河文化带一大亮点
八里桥停驶机动车 四次勘探露真容
▲八里桥中孔南桥墙歪闪明显,需要整修保护
▲在70厘米深的探坑内,发现了古旧的桥面石
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的永通桥,即北京人所谓的八里桥,位于朝阳区管庄乡八里桥村东南方向。八里桥长约50米、宽约16米,南北横跨于通惠河上,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饱经沧桑数百年,八里桥积存下诸多伤病。为延长文物寿命,2019年年底八里桥停驶机动车,为下一步的修缮保护做准备。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文旅局了解到,八里桥修缮方案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文物部门近日还对八里桥开展了桥面勘察。工作人员经过四次精细地探挖,才让一组古老的桥面石重见天日,这一工作也将为古桥的后续修缮复原提供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因其交通功能已不复往昔,修缮后的八里桥将作为历史景观呈现给公众。
垂直下挖四处探坑
发现埋藏多年桥面石
日前,北青报记者在八里桥古桥处看到,文物部门已经在古桥的南北两端建起封闭护墙,行人、车辆改走西侧的新桥,曾经熙熙攘攘的古桥趋于平静。为探究桥面的原貌,朝阳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对桥面南半部的沥青路面进行了刨查。
在前三次探挖均未找到桥面石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又在老桥与引桥衔接处进行了第四次探挖,这一次他们终于有了收获。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第四处探坑呈现为边长2米的正方形,切面包括沥青层、渣土层、泥土层,在深约70厘米处,七块古老的桥面石重见天日,它们有的完整示人,有的露出局部,有的表面细腻平滑,有的显现出明显沟纹。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按照市文物局对八里桥整体修缮方案的完善要求,朝阳区文旅局于6月开始查找沥青下的桥面石。为降低对文物的干扰,工作人员通过小型器械和传统工具,以毫米为单位逐步刨查,最终在上述探坑发现了桥面石。而此前三处探坑未能找到桥面石,也证明古桥的桥面石存在缺失。这项前期工作将为古桥下一步的修缮提供帮助。
垫土为降低桥面坡度
修缮后将接近原貌
据《朝阳文物志》记载,八里桥、卢沟桥、朝宗桥并列为北京现存三大古石桥。但是在八里桥这座古老的石桥上,为何会层层铺垫厚重的泥土、渣土和沥青?
对此,朝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八里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过去为方便漕船通行,中孔明显高于两个边孔,从而形成“中拱奇高”的结构特点。近现代为便于机动车通行,交通部门对桥两端进行了垫高处理以降低桥面坡度,其铺设物最厚处可达1米,最薄处也有0.2-0.3米。这一点在《朝阳文物志》也有明确记载:1938年修京通柏油路时,将桥两端垫土,降低了石桥的坡度。1949年以后,在桥面铺设沥青。
那么,文物部门此次探查埋藏的桥面石是出于何种考虑呢?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有多方面考虑。首先就是探查桥面石的遗存状况,未来修缮中要适当进行补缺;其次是探查八里桥历次工程中桥面铺设物的情况,为后续修缮工程做足准备。“修缮后的八里桥,会最大程度接近历史原貌,古老的桥面会重见天日。”该负责人说。
对话
八里桥伤病较多
修缮需多部门协作
对话人:朝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
北青报:目前八里桥存在哪些问题和隐患?
朝阳区文旅局:长年服务于市政交通,八里桥中孔南桥墙已出现明显歪闪。朝阳区政府近年来时刻关注八里桥的状况,会对桥梁进行年检。在最新的检测报告中,桥梁状况已经不是很好。因其建设年代久远加之负载量大,已经出现条石破损、错位,桥体表面铺装网裂等问题。
北青报:八里桥的具体修缮方案有了吗?
朝阳区文旅局:修缮方案已经完成且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批。目前我们正根据国家文物局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建议修改方案,此次探查工程也是为了帮助修改方案而进行的。
北青报:八里桥修缮的难点主要在哪里?
朝阳区文旅局:一是桥梁本体状况不佳,修缮工程要做到不伤及桥梁、不产生问题,这需要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二是桥梁文物的特殊性,需要水务、交通、文物等多部门通力协作。
北青报:完成八里桥修缮需要多长时间?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代表之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 内蒙古持续推进辽代武安州白塔加固维修
- 北京国际音乐节力推同龄“后浪”为中国爱乐庆
- 让地域文化“活”起来:山西黎城建平台 纳人才
- 两岸同胞共访郎静山故里 体验“镜头下”的千年
- 揭秘清代奇书《海错图》:传说中的人鱼到底长
- 抗美援朝主题剧目在中国舞台演出正酣
- 舞坛常青树杨丽萍与团队演绎中国版《春之祭》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
- 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博物馆用授权让文博资源“活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