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在英留学生的“主动防疫战”:从去留难抉择,到积极助防控

2020-03-30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英国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迎来最黑暗的一天!”英国《每日邮报》27日的报道中如此写道。当天,英国首相约翰逊、卫生大臣汉考克双双确诊,此前71岁的查尔斯王储新冠病毒检测也呈阳性。同日,英国死亡病例新增181例,创历史新高。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在英中国留学生引起了人们关注。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此前在央视专访中称,中国在英留学生有22万,数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二,还有许多因学校停课而无处可去的小留学生,大使馆正在积极协调小留学生问题。

  该不该回国?在当地应如何防护?面临抉择,在英留学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考验。

  纠结▶▷

  “群体免疫”成去留转折点

  英国首例本土感染病例是在当地时间1月28日确诊的,但到2月底,该国疫情在欧洲国家中还不算严重,确诊病例仅在各地零星出现。

  进入3月,英国确诊人数开始增多。13日,英国政府遭遇了一次危机公关。出自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之口的“群体免疫”招致不少批评。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英国民众毫不掩饰地质疑其能否“真正换回英国抗疫成果”。

  尽管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后来澄清说,群体免疫从来就不是英国的政策或者目标,但在留学生王彦看来,“群体免疫”似乎成为了很多留学生从心态到行动发生改变的重要转折点。

  王彦在英国拉夫堡大学就读。他告诉记者,此前,更多中国留学生还抱着观望的态度,一边关注当地媒体的最新报道,一边与亲人商量各种利弊;而“群体免疫”概念出现后,开始有同学接受家人的劝说,匆忙采购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不惜花费比平时贵四五倍的价格购买回国的机票。

  看着好友收拾行李的背影,想起国内亲人的牵挂叮嘱,王彦的内心也在纠结。他从刚刚落地上海的同学珞悠口中得知,30多小时的回国旅程中,为了减少被感染的几率,珞悠全程都没有吃东西,而且每隔一小时就会紧张地检查一下护目镜和口罩的位置是否发生偏移。

  与此同时,回国途中交叉感染的新闻也不时传来。加上不断飙涨的天价机票、担心学业可能受影响甚至中断……王彦打了退堂鼓。“回国途中感染的概率远大于老老实实留在英国。无论英国政府的防疫政策如何,我自己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了。”他说。

  决定▶▷

  留在英国做好个人防护

  3月18日开始,随着英国改变“佛系”抗疫措施,关闭餐馆酒吧等营业场所,买东西变得不太方便。好在“留守”的王彦做了充分的准备,购买了食品、生活用品和防疫类物品。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尽全力为留学生提供服务。3月23日,大使馆开始向在英中国留学生发放防疫“健康包”,计划发放共计10万个,每个“健康包”内包含口罩、消毒纸巾、中药、防疫手册等物品。25日,刘晓明大使在线与留学生代表交流时表示,无论今后英国的疫情如何发展,驻英使领馆始终是大家的坚强后盾,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面对升级的疫情形势,王彦和身边的中国同学更倾向于中国驻英使馆和国内专家给出的防护建议。现在,他基本都“宅”在家里上网课,出口戴口罩。而王彦所在的拉夫堡大学是英国最早一批实现线上授课的高校之一,在停课之前还有专门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留在当地的学生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要时刻保持对己对人负责的态度,都是为疫情防控做了贡献。

  “出击”▶▷

  发布疫情走势图走红

  除了“宅”在家学习,还有更多的事可做。26岁的英国利兹大学中国留学生吴芃,就在异国他乡打了一场主动出击的防疫战。

  吴芃本科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随后赴英国读研。3月5日起,他每天坚持在推特上发布英国疫情走势图,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下议院议员、地方议会议长等都被他“圈粉”,还有人发起“PengForPM(吴芃当首相)”话题,每天催他更新。吴芃的事迹也从英国火到国内。

  28日,吴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动手制作第一张图表纯粹是兴趣使然,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举动提升人们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引发这么大的关注,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意外。

  在疫情期间,吴芃见证了英国政府逐步加强防疫措施的每一步,更感受到了选择留守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华人华侨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每一份努力。“只有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共同应对、全力以赴,才能让身处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得到更多的保障,也才能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赢得更多主动权。”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说。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美疾控中心:实际新冠感

美疾控中心:实际新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