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中国银联:推动场景建设向纵深发展“织”出普惠便民网

2022-03-23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原标题:小场景孕育大生态 银联深耕场景“织”出普惠便民网

  20年间,无论是携手产业各方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还是助力构建健康有序的支付生态,中国银联一直用切实举动,书写“支付为民”的拳拳之心。

  从最早的银行卡和受理柜台,到20年后银联丰富多元的创新产品体系和应用场景将支付服务延伸至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日新月异的支付体验,与银联深耕受理场景建设密不可分。一直以来,银联秉承开放共享理念,联合产业各方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做深做透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持续打造线上线下各领域受理场景,创新制定综合解决方案,将金融科技能力转化为便民创新力量,以不断完善的支付功能以及高频便民场景,“织”就普惠便民网,打造民生服务新标杆。

  助力普惠金融 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为百姓谋便利

  从长三角到大湾区,从城市街角到边陲乡村,从线下实体到线上场景,银联持续打造优质的支付产品,拓展便民场景的广度和深度,切实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以更便利、更安全的优质支付服务,铺设一条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2017年起,银联携手商业银行开展实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拓展受理场景。应用场景广泛覆盖交通、零售、餐饮、文旅、教育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截至目前,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等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已经覆盖全国41个城市地铁,逾1760个地市和县区公交,2万家停车场,6万座加油站,逾40万个汽车充电桩,逾13万个超市便利店,4.2万个酒店门店,逾60万餐饮商户,近700家三甲医院,7万家连锁药房门店,逾2700所学校,逾4700家企业园区以及逾2800个5A和4A景区。

  随着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不断深入、便民受理网络的逐步铺展,银联积极推动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民生等受理场景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打造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出行生态圈,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样板。涵盖公交、地铁、铁路、高速、停车、加油、打车、租车等多个交通出行领域的综合支付服务,不仅提升了用户“智慧出行”体验,也显著提高了城市交通通行能力,让便利百姓生活与提升城市治理并轨同行。

  而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公交、地铁、高速公路、长途客运均已实现受理银联移动支付产品,7500家便利店、6万台自助终端、320家标准菜场、670家加油站、23万户小微商户支持受理银联二维码,上海财经大学等14所高校均上线了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并助力上海市政府上线“医疗付费一件事”,支持上海4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信用就医 无感支付”服务 一系列的便民场景建设汇集成一股强劲动力,为“智慧城市”的构建提质加速。

  发力线下受理场景之外,银联积极打造开放式平台,将安全、便捷、高效的银联支付产品全面嵌入线上场景。以政务民生为例,依托云闪付上线全国“防疫健康信息码”、疫情政策查询、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核酸检测预约服务等30项健康码相关应用,提供疫情防护服务次数超过1亿;开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实现全国税款缴纳、21个省市交通罚款缴纳、24个省市级社保缴纳、22个省市级非税收缴、24个省市级一网通办、28个省市级医保电子凭证及1000余家医疗机构线上预约等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助农最后一公里

  伴随我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多年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及供销总社等各类涉农机构,共同建设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推动银行卡受理网络向县乡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依托移动支付便民工程,银联打造170个“移动支付示范县”、逾2万个惠农站,加快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提档升级。同时,发行逾4700万张乡村振兴主题卡,通过云闪付APP等渠道搭建产销平台,提供多种涉农综合解决方案,不断降低农村支付门槛,切实推进农村支付服务普惠进程。

  2005年以来,银联针对农村金融网点少、金融服务较为薄弱的情况,联合多家商业银行推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丰富农民工异地存取款手段,便利农民工汇算,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安全、快捷的异地资金划拨通道。2012年,银联进一步完善并推出助农取款业务,方便农民在家门口的助农服务点享受取款、现金转账、转账汇款、缴费等金融服务。2014年,银联推出“福农通”农资收购产品,实现农户所得资金实时入账,有效解决农资经纪人携带大量现金下乡的安全及效率问题。2019年,银联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首张乡村振兴主题卡,针对农村居民实际需求,提供了一系列综合支付服务,为农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增收机会。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