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军事直击 >

戈壁青春

2020-04-23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武警额济纳中队官兵在沙漠中进行搜索训练。

  接到入伍通知书时,武警内蒙古总队阿拉善支队额济纳中队战士李行觉得,自己要去大草原当兵了。

  在他的脑海里,大草原就是内蒙古的代名词。当大巴车穿过茫茫戈壁来到中队驻地时,他才发现这里是内蒙古的最西端,位于中蒙边境,地处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

  和他的班长、28岁的上士崔达刚来时一样,望着荒凉的戈壁滩,李行不可避免地“感到有些失落”。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足37毫米,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冬季低至零下4摄氏度,七八级以上的大风天一年有100多天,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不适合人类生存地区”。

  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训练和执勤任务既给人挑战,也助人成长。崔达和不少战士一样动过“当两年义务兵就回去”的念头。但两年后,他们却留了下来,崔达在这个沙漠边缘的军营里坚守了12年,是目前在中队服役时间最长的士兵。

  种树与留人

  上等兵李行是个性格内敛的人,刚到驻地时虽然心理上有落差,但他不愿意把情绪写在脸上。“从支队到这里600多公里,途中全是戈壁滩,到了中队还能看到很多树,给人一种可依靠感。”他这样安慰自己。

  放眼望去,营区里种着杨树、胡杨、榆树、柳树等大大小小的乔木,楼前有两块面积不大的绿化地,虽然在冬天已经枯黄,但仍与四周光秃秃的沙漠戈壁形成巨大反差。

  这些树是崔达和战友们率先种下的,此后一茬茬年轻人接力,才有了今天的景观。2009年9月,额济纳中队搬至现在的营区,崔达作为首批进驻的官兵,见证了这座军营最初的样子:“营区只有一栋孤零零的楼,四周用铁栅栏围了一圈,剩下的就是戈壁滩。”

  武警额济纳中队官兵在沙漠中开展拉轮胎百米冲刺训练。

  从那时起,中队官兵开始种花草树木,10多年来从未间断。驻地地表有70厘米厚的坚硬土层,再往下是30厘米厚的盐碱结晶层,这样的地质条件是植物的“天敌”,再加上飞沙走石的袭扰,“种10棵树最多活两三棵。”

  崔达和战友们悉心照顾种下的树苗,一天3趟去营区后的小河里取水浇灌,就像一日三餐一样规律。尽管如此,他们第一年种下的100多棵树几乎全死了。第二年,他们查阅资料、走访林业专家,从20公里外的河槽上背来土壤替换盐碱土,金贵的树苗才渐渐在这贫瘠之地扎下了根。

  为了让初来乍到的新兵也在这里“扎下根”,额济纳中队付出了比种树多得多的努力。“新兵刚来时,普遍有失落感。”指导员康昊承认,艰苦的环境的确让一些战士产生了畏难情绪,要让他们安下心来,同样需要精神上的土壤和水源。

  中队100多平方米的荣誉室承担起了这一重任,新兵下连后的第一课就是到这里参观。入伍8年,25岁的班长张瑞仍记得初次参观荣誉室时的感受——震惊。

  “那么多的奖牌、锦旗和先进人物!”集体一等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在指导员的介绍下,张瑞慢慢读懂了这些荣誉的分量。满屋子的文字、照片和实物让他意识到,他们来到的虽然是一片不毛之地,但上面却有一座荣誉的殿堂。

  而且,额济纳中队还有一位身边的榜样人物——时任中队长王慧成,在投笔从戎来到这片戈壁滩8年后,王慧成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这是武警部队的最高荣誉。

  “这么多荣誉,把我们这些兵的心给收拢住了。”张瑞说,从那以后,自然环境带来的种种不便,比如被风沙刮一脸土、因天气干燥流鼻血等,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26岁的班长陈小路记得另外一个细节。新兵下连后的那个除夕,是他第一次离家在外过年,“感觉格外孤单。”按照计划,当晚他还要执勤,连春晚也无法观看。“没想到我们还没去,中队的干部就主动提出替我们上哨。”这让他既意外又感动。

  陈小路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他还能举出很多富有人情味儿的例子证明这一点,比如生病时战友端来热腾腾的鸡蛋面、困难时周围人纷纷慷慨解囊。这些生活中的温暖瞬间,让他逐渐对这个陌生而偏僻的中队产生了归属感。

  武警额济纳中队官兵开展沙漠追逃训练。

  沙场与战场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超越自我,军运会频破纪

超越自我,军运会频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