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军事直击 >

“英雄坡”见证

2020-06-23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我们种的杨树发芽啦!”官兵听到消息,争先恐后地从“集装箱”里跑了出来。

   没到过这里的人也许很难想象,竟然会有一群人对一棵发芽的树苗产生如此大的惊喜。

   战士们为每一棵树苗加装了围栏,防止沙土流失。陈秋任摄

   因为,这里原本没有树。

   海拔4700米,目之所及,是黄土、黄沙、黄石头和天边的雪山。

   这里是“生命禁区”,高过云头的山脊和“晒化石头”的太阳,是不允许有绿色植物存在的。

  去年,在此地驻训的西藏军区某旅一营尝试种植树木,结果全都夭折于荒漠之中。今年,二营来到这里,汲取一营的种植经验,继续向奇迹发起挑战。

   “种树!”营长罗意的话言简意赅。战士们没有退缩,反而充满着热情。或许,对绿色的渴望,是这里每一名官兵心中共同的向往吧。

  树苗给艰苦的边关带来了生命的色彩。战士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给每一棵树苗加装围栏、防止沙土流失,覆盖保温膜抵御严寒,立上铁丝支架固定抗风,收集羊粪肥沃土壤……

  当地牧民说:“‘金珠玛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在这里把树种活。”其实,解放军拥有的力量并不神秘。热爱之树,精神之树,早就在一茬茬在此驻训的官兵心中成长起来了。

   2018年底,暴雪侵袭驻地,平均积雪达到30厘米,驻地200多名牧民和36000多头牲畜被困,情况紧急。官兵闻令而动,赶赴受灾地区,连夜打通道路,先护送人员,后护送牲畜、物资,协助3个草场和55个放牧点的群众及牛羊转移,并对其他牧民居住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同时,官兵还在受灾地区设置起爱民助民服务站,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物资和医疗救助。经过3个昼夜的奋战,所有群众和牲畜、物资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当地牧民扎西老人含着泪说:“如果没有解放军,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情系驻地,让官兵深感价值所在。但是,戍守边关的日子里,单调枯燥往往才是生活常态。相比起生存环境的艰苦,心里的苦闷似乎更是官兵需要排解的问题。

  驻地旁边有一座山,据说山顶的景色很美,但是鲜有人到达。爬上山顶的路有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名字,“绝望坡”。而今解放军的到来,给这个坡重新定义——“英雄坡”。

  陈醇是装步三连的新兵,来雪域边关当兵一直是他的“英雄梦”。如愿以偿的他,初到此地时,看到满眼的贫瘠与荒芜竟由心底升起几分豪气:“当兵就要到最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在作自我介绍时,他立下豪言壮语。

  可是好景不长,几天兴奋劲过后,面对枯燥无味的生活,陈醇感觉与自己想象中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活大相径庭。他向班长张启诉苦:“日复一日,我们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张启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带他来到“英雄坡”前,对他说:“你要的答案就在山顶上。”说完,便向山顶发起“冲锋”。

   陈醇跟在班长后面,刚走了不到30米就呼吸困难,迈不动步子了。张启回过头来拉着他,一步一步,终于艰难到达山顶。

  坐在山顶,风沙刮在脸上,带来疼痛,也让人清醒。远方的雪山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张启喘着粗气对陈醇说:“什么是革命英雄主义?就是明知道很苦,仍然选择坚持。”

   陈醇望着天边,默默起身,敬礼。

   透过碧空,远方的雪山和眼前的战士映在了一个平面。那一刻,陈醇像极了一棵树,一棵挺立在雪域之巅的树。

   张启望着陈醇闪烁着光芒的眼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个兵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边防军人。

  如今,在官兵的悉心照料下,营区的树都逐渐开始发芽。或许,不久的将来,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会有一片绿树成荫。它们会像身边的官兵一样,默默守护着边关。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超越自我,军运会频破纪

超越自我,军运会频破纪